描述:盛世
图片: [删除]
原浙江美协理事,湖州美协副主席
干裂秋风 润寒春雨
——浅析任海荣的山水画 每当我们翻开画册,或在博物馆里对着范宽和朱耷的画赞不绝口时,实际上先入的审美观念已在牢牢地控制着我们,二是这些作品确能引起我们在审美情调和形式感受上的共鸣,我们承认古人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如我们十分迷恋于古人创造的艺术形式和用传统的眼光看待中国画,我们就会服服帖帖地膜拜在古人的威力之下。
一个时期以来,在我们大部分绘画作品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精神被窒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气韵生机不知去向。而一味“拼死守住传统技法底线”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偏离了传统文化主线,这是以守旧面目出现的中国艺术精神的迷失。画家所做的事是解放想象力,使其在无限的空间逍游,引导我们一起探索美与徜想之美,在每进一步中发现崭新的美景,中国画坛已开始冲破长期封闭和僵化的思维,开创一种多元化的局画,唤起中国画坛的蓬勃生机。有抱负的艺术家从各个不同的基点与角度探索中国绘画的改革道路,砥柱于中流,力挽狂澜,虽未能形成大面积的真正意义上的繁荣,但繁荣是必然的。我们不仿可把大师走过的路作为我们的坐标,如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林风眠等,他们以前或是搞西洋画的,或是吸取各种西方绘画元素,在改革中国画的实践中,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座里程碑。同样蜚声海内外的大师赵延年、黄永玉等,在艺术上融会贯通,从版画拓展到中国水墨画,赵延年的水墨人物,黄永玉的花鸟,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这种现象称之谓“回归”,其实艺术是相通的,是世界文明圈的互渗,是中西文化元素的融合。大师为何会屡屡越界,那绝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新的感悟、反思、拓展和张扬,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这种越界,回归自然是既传统,又是现代的,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未来潮流的汇合点,将成为蔓延风靡的新潮流。
任海荣师从艺术大师赵延年先生,受其言传身教,多年来颇有所得。其自版画入门,近几年来转入中国水墨画,并将黑白版画语言融合于国画创作,思变其法,自出机轴,不合而合。中国山水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一座无比丰富的艺术宝库。中国水墨画是笔墨技法最丰富而完备的一科。历史名家留下浩若烟海的画理,画论和灿烂多姿的笔墨形式语言。任海荣在传统方面沉潜的深,博采众长,朝着一切可能融合的方向探索,在熏习传统的同时,更是拼命地融合多元的异质文化元素。任海荣笔下的山水画在我看来已在逐步超载了自然界中的景象,变成了寄托画家全部欲望的母体。于是他时而狂野,时而灵动,在水墨画中绽放版画中的黑白激扬的火花。赵老强调自己学生学习传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尊重传统,又要勇于创新。中国画的糟粕就是公式化,怎样才能抛弃公式化,办法就是到生活中去。海荣遵循先生教诲,敏慧力学,他胸臆开敞,萧然自适,乐而清幽,养成腹中经论和思中识度。同时他注重生活蒙养,投身于自然怀抱。海荣喜好山水,每到一处往往留恋往返,当他归来时,便把自己游历过的山川,作为以自己心灵的对话,他画中的线条就是悟的附体,不受理性支配,一任感觉流发,在画面上成为感觉的精灵,因此,他每幅画的感觉完全不可复得。
在《悠悠云中居》这幅作品中,画中积墨、缩墨交错运用、在任海荣的笔下,积墨不仅仅是描绘对象的写真,更是直接实现空黑、空白艺术形式的技巧表现。积黑运白,守黑知白,凭虚托实,直达最高层哲学思辩艺术境界。厚重混沦与中国文化宇宙初始观相一致,其画近看满目黑乱,远看却浑然一体。
看任海荣的山水画,积墨的层层叠加,淡墨可到最深最黑,而富变化,给人一种玄冥幽深的神秘,他的画并不描绘实物之形为己任,他自脱天地牢笼,之乎归于自然,所以画面上的像乃是“心象”而非“物象”。他笔下的山石是由心流发,磊磊雄壮,苍硬顽涩,凹深突浅,皱拂阴阳,石间点苔,笔简墨淡,一起一伏势若游龙,将有限的具体形象寓于无限的联想,达到忘形得意之境地。
如图《状元湖边》满纸是黑,只有泉影梯田,或白墙有些小块小白,正因于此画面显得更加突目,整体效果强烈,给人一种“犹如雕塑”的视觉冲击,这就是积墨于中国水墨革新的最好例证。“天趣”不在于水墨冲撞或挥毫激情下的偶发效果,激情的挥洒太偶然,所得“天趣”自然轻飘,往往不会有稳重的承载感受,而积墨所得的“天趣”更让你感到实在,更让你发生玄远幽思,激发你某种探索的欲望,传统中的文人画,其实是对享受一笔一墨的机趣美,和作画过程美更看重,而对整个画面视觉其实考虑并不多,传统“画论”画评几乎都论“神似”“意境”“笔墨”,致于这画与那画对比,看哪幅画感官上的视觉刺激更打动人的论述,几乎没有。
何为意境?用任海荣这句画学絮语“就是营造出一个有美感的可想象而不可达的,能震撼心灵的视觉联想”。李可染以“逆光黑山”独创李家山水,黄宾虹以积墨“统帅”独树一帜,对于积墨层层复加而深厚,这一点容易理解,但积墨的意义决不在厚重,比如“四王”的山水画也是层层复加,也很厚,但它不“浑” 没能达到浑然天成,而一旦积的方式公式化,作品中的任何一处积似乎都在意料之中,作品就会变的淡而无味,因此就没有“天趣”。
任海荣的积墨风格在汲取传统的同时更多的溶入了版画及其它异质元素,在他的作品中积墨与传统用线和绝大部分水墨技法可相得益彰,是多种风格与技法的综合杂糅,在当今画坛上,他的水墨山水画,积墨浑厚,客观上是黑白对比强烈,其次能有丰富微妙的层次,画面视觉强烈而又耐看,作品除了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之外,他的作品拓展了艺术本身,文化艺术的最高天职就是培养人类的高贵,给人一种主观思想的寄托与对现实文化的沉思,张扬着一种文化品格与审美情怀,当艺术被市场所奴役,当为艺术而艺术,艺术已经失去了真诚而动人的本质,看任海荣的作品既能被局部的生动、传神所打动,又能被整体严密合理所震撼。在任海荣笔下,画面情趣非常深化,他的画表现出了万物生机勃发的生命活力,穷高极远。因而已具自己的独特风格。
歌德曾经说过“生活看起来是如此的庸俗,如此的易于满足日常平淡的事物,然而它总是在暗地里念念不忘某些更高的要求,而且去寻找满足这些要求的手段”也许吧!任海荣自二OO八年西冷出版《墨海笔韵》以来,他对艺术的追求永不满足,往日所积聚的,所想所感的表达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撰稿人:冯建中
联系电话:13967298630
近期创作册页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