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上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固有的造型概念及程序,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审美范畴和人生局限,创新与突破是谈何容易,艺术成就的高低全凭画家本人的颖悟造化,一个新时代的艺术家应该是位对社会发展极为认真的观察和思考者,应该是社会良知方阵中坚定一员。文化艺术的最高天职就是培养人类的高贵,仅仅娴熟于骨法用笔,皴擦点染,肌理效果,线条运行,取象造景,顶多只能算个高明的画匠,当今在看似繁荣的背面彰显着许多的无奈与无助,我们的绘画艺术正在自动的坠落为商品制造,艺术的不朽,在于其内在的生命力。没有内蕴深邃的文化哲理,就不能满怀善良,纯真和悲悯,而一味甜俗媚世,精神苍白的作品将在短暂岁月的灰尘中速朽。
冯汉江作为一名从事艺术教育研究与探索的教授,感到的是心灵的负重,他出生在“唯楚有才”湖北,其荆楚文化均让他从小就受到强烈熏陶,少时聪颖,喜爱书法,八九岁就临颜柳,能写得一手好字,之后学汉隶与魏碑,学晋唐之行草,皆能自觉进入,亦能从古人那里走出来,他的书法书势遒劲酣畅,自然真挚,质朴浑厚。俱古人之神,而行间字间又脱古人之气,他把艺术的追求隐藏在生命的经验和生存状态之中,三十余年来,从事美术教育与版画艺术研究的同时还对水墨画的创新也作出了积极探索,用他的话来说“水墨画的创新必然要从水墨艺术的源头和内在的根性中寻找答案。”艺术是相通互渗的,让我们共仰泰斗石鲁是位著名的版画大师,他不乏创造性见地,开拓了艺术道路成为水墨画“长安画派”领军人物,同样艺术大师赵延年将黑白激扬的版画风格融入于他创作的水墨人物画,让我们领略了赵老以谦卑的心情,和魂的饥渴追求人性荒原中的一片绿洲。大师就是凭着人生的历练与积淀有机的与世界文化元素去融合,因他们都看到了艺术是世界文明圈的互渗,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会跨栏越界,他们所创作的水墨画令世人仰止
除了教育工作之外,冯汉江的生活状态显得很单纯,就像那位自始至终在家乡写出《瓦尔登湖》的梭罗一样,他就生活在个人自建的世界,用一种自然本质的情怀来面对生活中点滴的感悟和不期而至的灵感。而我们有些画家只能肤浅的知道处理画面的平衡感,或虚实融合。和阴阳开合,却不去研究这朴素原始感觉在视觉上的规律。
传统与创新是互为生息的,重要的是表达出艺术家自己当下真实的感受。凡节假休息日,冯汉江骑着自行车,背上画具,行进在湖州水乡河湖港汊之滨,尤其在昌硕故里——安吉,进行了大量写生,生于湖北千湖之乡,工作在江汉平原洪湖之滨的冯汉江,自来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执教,他的生存水源从汈汊湖,洪湖至太湖,他在多条水域长期生活,对水有着滴水穿石的独特理解,徐渭的芭蕉,八大的群鱼,石鲁的榕树,在中国画史上可堪称独一无二的以水为媒介的高手,有鉴于此汉江在这方面积累可蕴而勃发,他的水墨作品能随意而生,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
在这幅《双林漾柳》的作品中,墨以透明细腻层次,生宣的绵绸和渗透性,在水的作用下产生墨象和色阶的变化,细腻的徽墨通过不同量的水分稀释,在生宣上自然渗化,产生出氤氲流动和气韵节律,他像是在水面上画画,把全部湖面空白,湖堤之处用淡墨,淡色渲染,任色和墨交相辉映,各臻其妙,柳树笔姿抑扬顿挫,苇叶笔势起伏徐疾,黑白激扬的版画风格与水墨的知白守黑,尤如空中二滴水珠相遇一样自然,完美。
水墨艺术的创新是进入一个未知世界的探索,那种被艺术家符号化的抽象语汇是有生命力的,冯汉江笔下的画面之景之态完全是非特指的臆造,是心灵的,是意识形态的再现,这幅《苇叶摇摆共此时》我是在他工作室里看他画的,冯汉江画画自有深悟妙法,他将宣纸铺在画桌上,接着他用淡墨或淡色把纸大部刷湿一遍,然后再湿纸上面开始作画,他用毛笔在水色中勾勒,以墨色在水色表面敷色,试以水流贯之,随水推笔,引流润色,水以排斥,水的滴与合都成了画面的横流和泛涌动感也由此而生,动静之间的变换全因水的存在和运用,画面静溢,充满诗意,画家用大笔饱蘸浓淡墨色,以几笔粗放的线条,全借笔力以翻腾的动势进行挥写渍染,几近狂草姿肆放纵,驾驭笔墨信马由僵。笔藉臂力以达舒畅,藉腕力以求宛转,藉指力揉拈之中得其巧妙,笔锋的弹跳起伏,正侧顺逆,洒落活脱,摇曳生姿的芦苇,迎风贴水的柳条,清澄的湖面自然涸晕,浑然天成,整个画面视觉间气所钟、大气贯流。一切景物自然而然,给人一种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水墨渗化所产生的虚静,空灵,恍惚,神秘悠远的效果与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所相通,在冯汉江笔下的画面,墨色是彩色的抽象,它体现了灿烂多彩归于朴素平淡的哲学观念
冯汉江的水墨画用线是在减法中突变,他的线条是用来结构画面和敷设形态的,少有传统的模仿性和叙述性,老子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世界万物是具体的,因此具象来自抽象,抽象又概括了具象。冯汉江笔下的水墨画涵孕着水墨之精神,凝固着艺术家对未来水墨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它是一种对水墨精神本质的一种揭示。
几年来冯汉江以水墨湖州风韵为主题所创作的系列山水画,相继在《文艺研究》《中国文艺家》等许多刊物发表,他的水墨画是建立在具有扎实的书法功底及木刻艺术休养之上。故对于驾驭书法为基础的水墨画来说,自然驾轻就熟。对于具有版画艺术为基础的水墨画来说,自然在空黑空白的画面中,能将自然遥远中的镜像,不计辛劳的往返,才日渐形成在他画面上能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游走,线条从古至今在文化变异中的加减乘除般的沿革,到了他那里剩下的就是极简,他所追求的就是精神能充于中,气韵自晕于外——这种具有当代内涵的异常表达。将给我们带来玄远幽思。在水墨探索实验过程中激发我们某种探索的欲望。此乃是一种精神试炼,其表现方式虽为艺术,其含义已不限于艺术。
该文发表于《神州诗书画报—当代书画家》总第517期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冯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