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堡 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著名艺术家评论家  Achim Hoops

解析姚涧融的艺术作品:
我的个人的观点,在我手中呈现的是一种非常具有艺术感的水墨作品。在我们欧洲人的眼里会缺少对中国水墨画的识别整体规模和细节意义的能力,大概也只有在中国人眼里才能真正体会这水墨画的微妙之处和中国的哲学背景。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姚建融的确是一位在艺术上很有建树的艺术家,我只能由衷的佩服。当我看到姚建融的作品时完全的享受水墨深浅带来不同的美感。我喜欢这蕴含着庞大气势而又富有力度的手笔运动的深情纵横。
汉堡,2016年5月 Achim Hoops (汉堡国立高等美术学院(HFBK)终身教授,德国著名当代艺术家)


此作品被德国汉堡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永久收藏

艺术家简介:

姚涧融,职业画家,生于一九六五年、浙江湖州,师从著名画家刘祖鹏、著名画家杨麟,三十余年来,饱览沃看,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绘画风格以海派画风见长,作品深受藏家喜爱,广为人们收藏。

姚建融个人画展研讨会

心灵的映衬
美术评论家冯建中                     –浅析姚涧融的水墨艺术

     当今画坛浮躁之人,和浮夸之风日盛,重形式轻内涵现象由来已久,水墨画不是以描绘自然为目的,而是以人的精神发达为目的的一种文化行为。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早千余年,山水画何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有别于西画,有着它的独特性,它讲究的是意境之美,西画没有山水画,讲究的是描写眼前所见之物,不赋予景物更多的文化意境,而水墨山水不仅画所见之物,还要表达所思所想,赋予画作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画家通过与自然对话,画出自然沧桑,在不似之似之中,在舍形悦影之中,在奥理冥造之中求真向善
当人们沉醉于对中国画形式上别出心裁的时髦张杨和自我表现之时,画家姚建融拒绝平庸,崇尚个性,那份显而易见的稳重与干练,造就了他敦朴秉性和艺术灵气,数十载的悠悠时光里,姚建融段铁,敏思,善悟,用饱蘸深情的画笔书写家乡的山水,画出江南的秀丽风貌。
姚涧融出生在天泽地润的江南古城湖州,师从著名山水画家刘祖鹏、杨麟两位老先生。欣赏姚涧融的作品,展开画卷,幽雅相对,究究画面上的四方远景,可观天际荒远之丛林,亦可看到杳无人烟之野景,既有悬崖峭壁,又有云林森眇。自幼徜徉于江南秀丽风貌的姚涧融,得名师悉悉相教,多年来四处写生,饱游沃看,通过眼镜去摄取山水之形象、之神灵,将神寄托于形之中,而感通于绘画之上。他笔下的作品能穷尽山水之神灵,及神灵相通的“道”,每幅作品都是画家本人心性共同的结果。
    在《浪漫多宝礁》这幅作品中,涧融用笔用墨,以一个个黑点层层积点成面,在面上营造虚实关系,他的创意是用古人画峰峦的“高远法”,来营造海礁的纵横捭阖,用笔大气,笔墨苍古,点染烟岚,恍若欲雨,礁石深淡,遐迩分明,稠密的小笔皴出礁的质与骨,浓墨点苔用石青敷色,表现出海水与礁的和缓、激荡、回环、旋转,意境之丰富多变,作品最见才气之处,是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无尽人之状,画面造境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而后心游万仞。
在《渔唱落轻舟》《村西苕上雨过后》的作品中,作者将亲身体验到的无形张杨,找到了形状,以寥寥淡然几笔,勾勒出平远,以主观的截景方式,妙造自然心境跃然于尺幅之间,轻舟上鸬鹚嘴扁而长,丛丛芦苇迎风贴水,苇叶,垂柳以单笔、阔笔、夹笔带皴法,配以淡墨淡色的洇发,极尽笔扭之态,笔、墨、色且能圆融无碍,画风流丽纤巧,充满禅意,可称得上是脱俗的诗性之作,意趣流露在画作之外,亦官亦隐的静谧,给人澄明洞开,诗人张子和的《渔歌子》入画销魂,脉脉的柔情,淡淡的伤感,及风晴雨露所赋予人世间的阴柔之美,都化为委婉含蓄的诗意,从画中递到心里,悠悠萦回,经久不散,给人一种“春堂春睡足,窗外日日迟”般的轻松自由的愉悦,幽美奇幻的画面情调,将观众引入如梦似幻的艺术世界,生发出无尽的诗情与遐想。姚涧融笔下的作品,在画作的背后仿佛都藏着个故事,在蕴籍之味中,让我领略到庄子所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真意。
   多年来,姚涧融创作的山水画,一直在脱变,水墨山水的艺术不但是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犹如他在画面中的小舟,乘舟者的容与不进的状态,让人感到在寂静夜晚中的小舟是孤独的,小舟又是高华的,这就是画家心灵的䘧衬,虽不能妄断象姜尚一样,暗含期许知音的欣赏,但可肯定的是,画家的才华与心智已跃然纸上。姚建融的作品界破了灵空,如同轻拢慢捻的奏出了画家无尘的心音,这是游离于浮躁现实之外的一种坚守,是画家不逐流,不跟风,从容前行的一种自信。

   作者简介: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