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岁月的牧歌
美术评论家冯建中 ——浅析张世林水墨人物画
当下画坛可谓异彩粉呈,学派众多,各抒经典,在一片繁荣的表象下,我们也不能不关注另一個事实的存在,那就是中国画固有的价值标准,正受到严峻挑戰,传统的精髓被慢慢地忽視,民族审美与价值判断被怀疑,可以这样认为,中國水墨画正面临,在挤迫延伸中的阵痛,水画的艺术風格在某種角度上讲,正在被快餐化,速成化,在所谓”多元”的观念下,它的本体精神正在日渐消解,這一切都在考验从事中國画创新者的智慧。当我们本着冷静虔诚之心,悄然回望,那千百年來给予我们心灵莫大撫慰的文化滋养与艺术精髓,仍在遥遠的星空熠熠生輝,並闪烁着永恒久而迷人的艺术魅力,当下坚持民族文化本体立埸,将艺术创新的基点植根于传统之上,把西方文化的审视,吸纳转化为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为己任的实力派画家張世林。他在继承传统人物画精髓的基础上,革古鼎新,並赋于全新的绘画理念和手法,创作出极具原创特质的力作,从他的作品中让我看到中國画艺术强健的体魄,和无限发展的可能。
张世林:1946年生于上海,毕业于 新彊師大艺术糸,他在彊工作四十年,西部的荒漠古月,佛窟壁画,残城彩陶,无不震撼着作者的心灵,四十载春秋如浮沉岁月的牧歌,他常常被”挟万里飞沙以壮游,抱千年古月以醉眼”的独特气候,及纯朴善良的西部,都给張世林带來一種澄明的意韵,而就是這種意韵,让他始终如一日地坚持以创作大美为已任,身置于具鲜明地域特色的新礓在張世林深度介入中,他表现了一個画人物画画家对于人物本身,对于叙事与想象,对于真实生活与绘画艺术,对于水墨本身有着独特的思考与感悟。
当今画坛浮躁之人,浮夸之风日盛,在此背景下欣赏張世林的作品,我可以這样认为,在他的每幅画作中,透露出的水墨精神,是作者本身对人和艺术双重理解下的集中呈现,乃止可扩展到一个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思想追求,和品格操守,在对水墨现象的认知和感悟中,对空间具象美和形式感的脱变。
在< 鹰笛>这幅作品中, 强烈的地域特色,扎实的绘画功力与独特的艺术風格,他在技法上以钉头鼠尾描混描交差互用,整幅作品既有气势,又有内涵,人物表现個性豪放,用笔雄浑朴厚,构图明快,在简练的笔墨中释放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墨色浑然,清新大气,画面生动传神,极具艺术感染力。
《高厚之舞》《帕米尔高原舞》《哈萨克之舞》,在這几幅作品中,作者以现实主义创作法,展示了画家通过与自然对话产生的生活空间和人物神韵,去感受那种墨线,在夸张与变形中又显的章法合度,作者以点,线,面与墨色的绞转,提按,交汇巧合,雄浑大气与淡泊雅致相融,绚丽多姿与风韵酣畅辉映,幽柔自然与醇美厚重并存。張世林笔下的西部风情,及人物画造型是立足新彊四十年原生态的生活基盘,是他用率真的性情表现那维族牧民的生活情态。
張世林与黄胄,叶浅予等,由速写变化而来的新彊风情,式样有着较大的差异,張世林是用一种较为舒缓的节奏,他通过更为细腻的风情内涵与笔墨韵味,以”写”的意绪,表現出大漠,戈壁的广衾天地。
在《沐浴》《春的呼喚》这二幅作品中,画家注重了心与性的抒发,不带人们贯熟的古文人阵式,观之作品,笔触粗犷却表述的是谆谆柔肠,线条自由灵动又不失严谨,潇洒松秀又合法度,随机应变又出神入化,在自然天真中流露出人物本身淳朴挚真的性情,画面中热情奔放的少妇,舞姿轻巧优美,扬手顿足之间,旋转翩迁,情绪炽烈。張世林以”工”的匠心,刻划出维族姑娘撩人的眼神。画幅中的少妇,憨厚的汉子,羞涩的少女,还有活佛僧侣,牦丰,胡羊,及稚朴憨拙的牧童,恢弘大气的高山,澄明广郎的夜空,所有景物沒有浓重强烈的色彩剌激,而以一种强烈的美学感染力,在古雅中透出现代气息,唤起读者对于新彊的美好憧憬。
退休后的張世林,回到故乡湖州南浔定居。江南秀丽的景色,牵引l着画家朝着人之逸向,画之逸向的演变,寻找有着自己的创作图色,通过特写式的描绘,对意象的营造,来袒露心灵。在画境上追求化物凝神,在画理上穷理尽兴,以色貌色,随类赋彩。张世林笔下的人物有着”碧天如洗出新妆”的詩意之美。可称之谓”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艺术的创造首先来源于真诚,只有艺术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会和自然生活中,並赋予真情地体验与感悟,在有意无意之中,最为自然的流露,艺木才是最美的。读張世林的作品,他给我们带來的是一種轻轻,自由和精彩,释放的是一種天然圣洁,善意与空灵,若没有如此丰厚的生活实验,沒有对西部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与热爱,怎能创作出如此扣击现实,触动人们思考——的作品 。
作者简介: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