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评论家:冯建中
工艺美术大师,雕刻家宋征远。1955.生以笔都善琏,17岁从师民间工艺大师,费显明。学习雕刻,从竹,木,石,玉,微刻,等取待好成绩。许多作品获得奖,和收藏,雕刻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贯穿了他整个人生,表达了对雕刻的情有独钟。
历史上湖州,就是一座山清水秀的江南古镇,它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历代名人辈出,天生聪慧的宋征远,就在这片沃土中出生,成长,少时的征远就爱手拿大头钉,或者是一把小刀片,在灶边的柴禾中,分拣一些杂树杆,削呀,凿哦,做一些自己喜爱的小杂玩,虽说不上,像些什么,可这些小巧玲珑的小物件,对孩子们来说,有喜欢的,还有着迷的,凡与证言做伙伴的,差不多都每人,拥有几十件的小把玩,从此一把小刀,一把凿子,就伴随着征远的成长,古人云,“得之俄顷,积之平日”。
17岁的宋征远就拜了民间工艺大师,费显明为师,聪慧的征远在承师继发的基础上,精研凿刻之艺,孜孜以求,从单一的刀工向“刻”,“烙”,“镂”,“平”去延伸,材料也从单一的杂木向竹板,卵石,砚台,茶壶,白玉來展开,在雕刻的工艺上,多技兼用,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表现方式和作品的内涵与感染力。
一直以来,宋征远就在自己的陋室中,凿刀却不知疲倦地,在没有思想禁锢的自由王国中游弋,就是这把刀,在宋征远的手中变得极为任性,行刀在自然取胜中,又不乏富予变化,在飞舞的石屑中,携带着作者思想的觉悟,在我眼中的一块木料,一片竹片,乃至是溪中的一丸石卵,可到了征运的手上,凭借着这把平淡无奇的刀,刻出了没有泼墨意味的写意之作,作品不流于市场化的雕刻审美,这些写意作品让他人无可复制。作品中有着淡雅清新的素描品质。有入木三分的版刻浮雕。更有刀斧清晰的创意示人。这是天然造化之灵气。在雕刻过程中。征远的天赋与特长也在自然万物的浸润中滋长。
几十年来。宋征远的雕刻随着他艺术的不断精进。日渐成为一名,声名埒云的雕刻名家。多年来,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展中所展示,并屡屡获奖,拥有了国内外众多买家,可他並不为此有过丝毫的激动,与之相反,他却始终觉得这条路很艰辛,又很模糊,时而让他触手可及,时而又觉得竞是如此的遥远……,这就象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知识既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绳网,也是控制人们,奴役人们的权柄。宋征远不仅对雕刻倾注了生命之爱,而且还能保持一种虚静空明。他在撣去沾染身上石屑的同时,也日渐撣掉了心中的尘俗。惮学强调还原心灵澈明之境,华夏文化的精髓就是“自性即佛”。宋征远就在雕刻艺术的创作中,去发现生命的本真。
走进征远的工作室,应接不暇地都是一件件造型端祥,栩栩如生,形态各具的艺术作品,可谁又能想到,这些精美作品的前生都是一段段,一块块型态迥异,乃至是千疮百孔的树桩,杂木,或是竹片,这些被废弃于荒野杂物,经征远之手,一一把它们从沉睡中唤醒,被镌铸灵魂,赋予了生命,在洗尽铅华之中,得以涅槃重生。
钟爱雕刻的宋征远,在他的生活中因有了雕刻而美好,生命经过雕刻,就能幻发出眴丽的光彩,雕刻生命是一场心灵的盛宴。居里夫人正因为雕刻了生命,所以在人类历史上,她留下了不朽的足迹,她的生命被镀上了铂金。在我看来,在宋征远的人生中,他为自己的钟爱而从事雕刻生命,虽然该过程会很漫长,而这一切的付出,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镶上钻石,待日折射出人生的光彩。
当我眼前看到“平安”这幅作品时,差不多可用屏息欣赏來描述,作品是一位美少妇怀抱婴孩,征远以娴熟的技艺,用刀游刃恢恢,流动的线条尤如春花舞风,看似鸿毛顺水般的轻盈流畅,在光滑柔和的刀线中显得游刃于虚,少妇的脸庞神彩飞动,如蛺蝶穿花,额发似杨柳垂丝,充滿詩意,在脸型的转折处,用刀恰似彈丸脱手般的圆滑,似是美女拈针,借以滑溜的刀尖,以细柳贴水般的线性,活脱表现了温馨的母子深情,用柔美的形式来表现,一位母親对怀中婴孩的无限疼爱,这柔和的目光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个作品,或者说,雕刻成了宋征远的自由抒情,成了他姿意歌唱的语言。征远的雕刻是雕刻的雕刻,因作品在雕刻的本身中获得了定义,也可说,他的雕刻破坏了雕刻的定义,他已经不是简单地雕刻,因他在雕刻生命的波澜中浮现了凝定,是生命啄破雕刻的外壳的又一次诞生。
行文至此,在我眼前一枚枚不足盈寸的玉牌,被征远刻滿了成百上千的詩文,如此神功的微雕,让我对征远除了惊诧之外,我实在写不出心中的感叹。历史上有位人称鬼手的王叔远,他在果核上刻了核舟,微雕由此沿袭下來,因微雕大概太神了吧,从明代以来高手显寡,屈指可数,据我所知,微雕领域,在海内外有着非常影响力的是朱次远,他曾获世界吉尼斯奖而闻名于世,今天面对宋征远,我实在没法写上几句,老叟年近七十,老花眼度数甚高,无法探究其中之精妙,进不了这个微观世界,我想鬼手的作品,唯鬼才方可放肆呀!唯能聊上几句的就是上有鬼手王叔远,现有朱次元,宋征远,其间无任何瓜葛,如要强牵符会的就是三人之中的远字,这远是甚感玄乎,凡经征远雕凿过的树桩,似乎就能让我感觉到玄的掠影,它突破了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征远凭借刀斧的利落,大胆地进行了探索,去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诸影,自由地表达了人间万象的诡奇形象。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在写李大震画评中的几句话,自认为较适用,画坛中有大师,大家,画家,画匠之区分,在该文中我叙述了自己的观点:大师一生练“心”,大家一生练“意”,画家一生练“法”,画匠一生练“技”,大师心存国民,画匠技优俗目。而当今各类大师滿天飞,在我看来大都是名不符实,面对宋征远,以我心中这杆称來钿量,我是将他放在雕刻工艺大师的角度来衡量,这与他刚获得国家级工艺大师的殊荣无关,可今天我己写了,只能怪自已写的时间不当。在雕刻的艺术领域中,要想自已成为一名好的工匠並不困难,要想自已成为一名真正的工艺大师,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大师的作品不仅要具有自已独到的艺术风格,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史,哲等其它学科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拥有自己的,有别于常可的艺术理论,每每我与征远相叙,谈及的就是人生,在人生的话题下化成大象来展开,从美学,哲学,儒道之学,乃至谈到音乐,鲜有涉及雕刻。当我走近了宋征远,並对他有所了解后,再面对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就不会让人惊诧了。从征远他有着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了答案。雕刻是一门视觉艺术,其表现的美与丑往往是一览无余,仅々靠刀工技法的精湛还是不够,要达到作品好看,耐看,又能养心养眼,仅靠技术的精湛还是不够,当作品被赋予了生命,就具有情趣化,这个趣字不是刻定的,所以大师的作品绝不是简单的雕刻,这是一种沉淀的艺木。我深信宋征远为着自已的钟爱,他一切的付出,就是为自已的生命镶上钻石,折射出人生的光彩。
作者简介: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世界实业家艺术家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副秘书长
“美术评论”总编
吴昌硕研究会研究员
赵孟頫研究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