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 三远老师

秋来畹畹共幽期
美术评论家冯建中—浅析三远画兰

size=6]记得在2014年我曾为三远写过一篇画评,浅析三远画兰的文章,“率逸疏野,天趣奇姿”,该文在各大网站,包括“中华人物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实业家艺术家文化研究发展中心”等媒体的相继推荐报道。近日三远准备出画集之际,让我为他写上几句话,我与三远的相识,是通过读他的詩,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震旦少年》。让我走近了他,三远是位詩人的同时,又是一位具有鲜明特色的画家。一直以来,我认为,詩人一旦拿起画笔詩人已死,当下不少操起画笔的詩人,在我看来,总体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多年来,我数次应邀参观了三远所举办的个人画展。我非常欣赏他笔下的兰花,而这种欣赏,並不依赖于他的詩名。三远有别于其他画家,他並不放情周山之水,却独钟于画兰,为此我曾与他作过一次对白,三远认为,“兰花它给人于一种沉醉的清香,是一种简约之美,洁雅玲珑的兰花,它在巧笑嫣然中,灿烂着生命的美丽”。三远以彼悟佛家思想微旨,与中国文化互渗的角度,以詩人的视觉考量来拓展我们的话题,在我们的历史过程中,历经浩劫,面对人们对信仰的幻灭,对人性的丢失,而画对具有非常的意义。而兰花古往今来,就是真,善,美的象征。而文化艺术的最高天职就是培孕人类的高贵。兰花就是人格褋抱的象征。从历史角度来审视,画兰在人们眼中几乎有着一种共识,就是作为修身立志之道。是操守德行追求的表示物。我被三远对兰怀着朝拜式的虔诚所打动。

[attachment=1983]


三十余年,三远在画兰,写兰中参悟对人生的解读,深得兰花具有脱俗的闲暇之美,每々在精神的闲暇中,感受到触及内心深处的感觉。
兰花在三元的笔下,恍乎惚乎,悄遥而迷离,成为一种美感的对象化,他所创作的一幅幅型态各异的兰花作品,婉丽凄清,通过画面,表达出作者力图摆脱尘世的同时,引领欣赏者在精神上遁入深山,返归自然,在精神去过一种餐霞吸露,潇洒容拓的生话,三远以他的诗性画笔抒发了不求闻达只烟霞。


三远画兰,用笔游刃恢恢,线性流动,不为一家所固,可称得上万应灵物,在这幅“仙种本来不染尘”的作品中,画面精妙,他以逆入用笔作顿势,转多于折,修长的兰叶,似美女飘洒的秀发,吹佛在山野的春风里,脱尽常人画兰的缠绵之状,凝神之下,瓣瓣花蕊,似灵魂客魄的精灵,亦躲在心中的某个角客,在微微地叹息。三远所创作的兰花,形式各异,我最为欣赏三远画兰不忌于板,他以詩人的激情使然来驾驭画笔,看他画兰笔挟东风转,特别是画兰叶,用笔实按而虚起,一抹而过,随意伸卷,风姿绰约,线性长带飘忽,取“苏”字之形,含“颜”之笔道,以淡墨写叶,並于浓墨蓝绿褚色彩点写花蕊,让墨色与色彩相互渗化洇发,在兰叶粗细刚柔之间,借以侧锋,变现出粗似螳螂肚,细如鼠尾,折叶以劲折取势,若断若续,撇捺翻转,欹正俯仰,线性游形于虚实真幻之间。钟爱画兰的三远,几十年的积累。兰花在他笔下随手成形。三远的兰花已是声名埒云。他的作品被国内外众多买家所收藏。我是十分喜爱三元的兰花,他所画的兰花,花蕊独昂,神韵陡现,往往在秀美之中,让人目下生辉,生发玄远幽思,三元在画兰当中,已将哲理禅机与画面完美地揉合,藉此也表达出作者的超验世界。因此他所创作的兰花,更象是身材多姿的少女,虽没有华丽的着色,却有着俏丽而独特的魅力,修长飘逸的兰叶,衬托着清雅淡香的花蕊,花蕊恰似凤蝶展翅,一枝枝兰花悬石壁而悠闲自得,幽谷出幽兰,秋来畹畹的兰花尽现芬芳弥多,让人为之神往而痴迷,我想兰花已成三远心中的女神,不然怎会让人有一种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的美想……。
三远画兰,竟能画到如此之境地,兰花早已成了三远的精神符号,他已呆在其中,痴在其中,並将自身容纳于兰花之中。由此人们往往将三远老师称之谓王兰花,王兰花不径而走,江南王兰花声誉远播。三远画的兰花禀天地之纯精,画面之纯,纯的皎洁无暇,这种纯美,美得使人没有遐想,一束束,一丛丛兰花在疑真疑幻之中,异珠人。历史上陈板桥是位画竹画兰的大师。板桥曰“衔出相思二月天”。而三元的兰花,在我看来,已成了最直接地教人如何相思,如何意会的灵种。轻嗅三远笔下的兰花,所表现的是灵魂飘逸的舞姿,这样的精神寻找,除了给人于一种美的享受之外,也为我们疲惫的心灵找到了宁静的港湾,三元的兰花,成了我们灿烂生命美丽的同时,更是让兰花成为三远心中的美神。

撰文冯建中个人简介: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世界实业家艺术家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艺术评论”总编辑
吴昌硕研究会研究员
赵孟頫研究会研究员